查看原文
其他

对海螺水泥投资的反思

溜肉段的段公子 白露横江 2022-11-25

摘要

没错,我就是傻螺的股东之一,被老唐不幸言中,最终认赔出局。借着写年终总结的机会,对这笔投资做一个全面回顾。因为相对独立,又为了避免年终总结里投资的篇幅过长,所以自成一篇。

海螺水泥我是在2020年6月左右开始正式买入,买入价格约在50元左右,当时买入的理由主要有:

①公司历史优秀的业绩表现。

②在水泥行业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T型战略其他企业无法复制。

③虽然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比较高了,但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未来在基建、房地产方面的投资,即使不会快速增长,至少也能保持稳定。

④公司账上大量的现金储备,基本没有负债的经营,每年稳定的现金流,在2600亿左右的市值时,怎么看都是一笔值得的投资,心里甚至给自己想好了兜底条款,当时海螺的股息率也超过了4%,即使股价不涨,我也不亏。

⑤尤其是在当时老唐ETF的成分股纷纷脱离买入区间时,手持现金的我开始变得焦虑起来,此时的海螺看上去充满了吸引力。

为了投资海螺,我也做了不少功课,不仅是看过了近几年的年报,还学习了水泥的分类、用途、生产过程等等各种知识,手机里甚至装上了中国水泥网的app,隔三差五去看看水泥的价格走势。

当然,我并没有完全忘记三大前提:

一,利润是否为真?这点毫无疑问,优秀的现金流、充足的货币储备,都代表着真金白银的利润。

二,利润是否可持续?在这点上我犹豫了一下,但我的预测是可以持平或保持微涨。一是因为城镇化还有一定的空间,二是因为国家关于基建的投入很难缩减,国家关于基建投入的预算更像是一个风向标,这个指标一旦突然下降的话,会给整个国家经济带来一种悲观的预期,这种预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非常严重,所以这笔预算很可能保持微涨或者持平,最差最差也是缓慢下降。同时,水泥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各家公司基本以地域来划分市场,想要进入对方的市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需求萎缩,海螺凭借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丰富的现金储备,可以断定生存能力会比同行好得多,甚至会出现很多兼并收购的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三,利润是否依赖于大量的资本投入?在这一点上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犯了糊涂,没有仔细统计资本投入的数据,可能是急于得出可以投资的结论,便敷衍了事。

在我开始买入后,股价一度涨到60元,更让我觉得自己的分析是正确的,市场开始注意到海螺的低估。但随后股价又跌回50左右,我继续加仓,把仓位提高到了25%。

在老唐征集点杀目标的时候,我更是毫不犹豫地把票投给了海螺,期待着老唐能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但事实却是,老唐并不看好海螺,三大前提除了利润为真外,其他两项全都不符合。而我当时的想法却是,就算老唐不看好,但公司这么多现金以及这么高的股息率,我拿着总不会亏吧,况且当时并没有值得投资的标的,于是我就当作鸵鸟一样,不去理会,甚至还幻想着等其他股票进入买入区间后,我再卖掉海螺,换成其他股票。

之后,海螺进入了不断下跌的状态,我的心态也变得开始焦虑起来,每天在卖和不卖之间反复摇摆,迟迟无法决定。就在某一天,看到后院的宁南同学在星球中分享了他卖出海螺的操作和对这笔投资的反思,那篇文章让我感同身受,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宁南思考的每一个问题,也让我不得不直视自己。看完宁南的文章后,我下定的决心,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索性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把海螺全部卖光。

说来也奇怪,大部分人似乎总想着抱团,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怕自己独立决策,一定要找一个同伴来给自己增加底气,看到别人也这么做了,自己才敢做。在这里我也非常感谢宁南同学,佩服你的独立思考,感谢你把你的反思分享出来,才让我最终做出决定。

最后统计下来,我的买入均价约为51元,卖出均价约为42元,APP上显示最终的亏损是13.6%。

回顾这笔投资,最开始的买入环节对三大前提的判断错误,以及后续卖出犹豫不决,都造成了真金白银的亏损,尤其是在明知自己错了的时候,还装作鸵鸟,幻想着能有傻子来接盘。集这么多的错误于一身的一笔投资,不亏才怪呢。

那么从这笔投资中,我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是术的层面:从老唐对海螺的分析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分析问题的角度。比如,海螺的主要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经接近天花板,而我国城镇化率低的地区并不是海螺的主要市场,这一点是我没有想到的。再比如,在重资产行业里,一旦需求失去增长,成本低并不能成为护城河。

更重要的是道的层面:首先是对三大前提的考量,这是最最核心的问题,必须要严格把关。一旦发现企业不符合三大前提,就不能使用老唐的估值方法。其次是在面对错误时,如果心存侥幸,企图通过运气来蒙混过关,那便是把命运交给了市场先生,自己变成了市场里的傻子。

从最开始的买入,我就做了一笔“伪价值投资”,之后的一系列行为更是不符合一个合格投资者应有的表现。

借着反思海螺的机会,我也想再探讨一下到底什么是价值投资。近两年,“银保地”被戏称为“股市三傻”,银中的招商表现尚可,而平安和万科则变成了无数人的滑铁卢,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格力和海螺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持有平安的人,大概率也持有万科、格力、海螺,而这些人大多具备一定的投资知识,属于股市中相对理性的一波人,知道不去追逐被炒上天的热点,知道投资就是伴随好企业成长,知道要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下跌的时候敢大胆补仓。

基于这类投资者的特点,大概率可以推测出他们的选股标准,不外乎是行业龙头,过去有很好的表现,现在PE较低,甚至是遭受了一些负面因素,但相信公司可以熬过去,实现困境反转。按照这样的标准,选出平安万科格力海螺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类投资者正是秉持着长期持股的理念,幻想着自己走在“价值投资”的大路上,不在乎短期的波动,甚至越跌越买,不断喊出珍惜xx元的xx。

但这些公司符合三大前提吗?依我看没有一家公司符合。这些公司都已经是行业龙头,绝对是企业经营意义上的优秀公司,但并不是一个符合条件的投资对象。这里我并不是因为这些公司的股价表现不好而否定这类人的投资,而是因为如果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而选出这些公司,那么大概率是和价值投资的理念背道而驰。

价值投资很简单,但也很严格。有些错误总要犯过一次后才能避免,有些东西总要写出来才记得深刻。

珍爱生命,远离伪价值投资。


PS:本公众号主要用于记录本人投资道路上的所思所想,如有错误,还请不吝赐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